肥西:我没有浪漫情节,但并不影响浪漫关系的建立|无性恋之声
文|玥玥子
受访人|肥西
肥西对自己的身份认知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探索。在肥西终于确定了自己非二元性别、无浪漫情节无性恋的身份后,TA与曾经那个焦虑的自己和解了,变得坚定而从容。
肥西说,有人会认同有天生的同性恋,但无法理解也拒绝承认会有天生的无性恋。
他们觉得这是不自然的,甚至会关切这是不是因为什么后天创伤。肥西也曾遇到过诸如“不跟人左爱怎么知道不想左爱”的让TA感到冒犯的言论。
面对这些质疑,肥西叉起腰:“没人会比我更了解自己。”
受访人肥西,图片由本人提供(下同)
非二元性别
肥西生活在一个开明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在肥西很小的时候就对TA进行了比较健全的性教育,肥西从小也一直是处于没有带入太多性别观念的“放养”状态。
肥西没有经历过“性羞耻”,却在进入青春期后被周围环境规训。
肥西高中时crush(此处可理解为程度比较深的欣赏)过一位男生。那是在军训第一天,肥西摔伤了腿,入驻“病号集中营”。TA那时不爱防晒,也不爱运动,个子很高,在一群白净纤细的女生中格格不入。
在这里,肥西遇见了那位男生。他也是与众不同的,个子很高,斯文白净,说话慢声细语,跟人对视时会害羞得摸鼻子。同学们欢闹度日,他则每天独自去偏僻的楼梯背单词。
肥西与他成了朋友,下课总找他问题目。他很内向,在沟通时始终有所保留,肥西觉得他有种神秘的吸引力。
在那时,肥西因为“不够女生”而痛苦。TA觉得“女生必须要有女生的样子才会受欢迎”,也会暗自把一些并不成文的“女生守则”往自己身上套,希望能显得甜美可爱些,多少符合“女高中生”的刻板印象。
在crush了那位男生后,肥西为自己和他理想类型之间的差距而挫败,痛苦更甚。
上大学后,肥西主动看了一些科普文章,了解到了性别酷儿的概念,也由此,肥西从“是男还是女”的困惑中解脱出来。
反思当年,肥西意识到,其实正是那位男生身上超出刻板印象、不那么符合男性特质的一些个性气质吸引着自己。
比如,那男生也爱打篮球,但T恤和衬衫永远干干净净;那男生爱用一把粉色带蕾丝花边的折叠伞,有知情的朋友当做笑料告诉肥西,但肥西觉得特别可爱。
而高中的自己之所以痛苦,是在于自己给自己设了一个限定。
亲密关系
回忆起高中那段crush时,肥西认为那并不算浪漫吸引。
“我没有和他建立亲密关系的愿望。虽然对他本人颇多好感,但即使感情最‘热烈’的时候,我也是希望保持距离的,更多时候看着他、成为他(模仿他一些小习惯),甚至他的存在本身,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宽慰。”
肥西始终没有进入亲密关系的需求,或与他者发生性行为的愿望。上大学后,身边环境更加开放,肥西开始更集中地反思和探索自己的这种“与众不同”。
不了解自己是无性恋之前,肥西是焦虑的。TA无法像大多数情侣一样做到拥抱和亲吻,感受不到性吸引力,也曾怀疑过自己是否是性冷淡或者爱无能。
这种焦虑是发乎内心的,而不是从外界而来。
“我会质疑自己,是不是会因为缺乏对性爱等等这些被文艺作品吹得神乎其神的体验的渴望,而导致必要的人生经验的缺失?到底需不需要勉强自己去感受一下再下定论?”
当认知还局限在“男女恋爱才是正道”的阶段里时,肥西一度以为自己厌男。但经过审视之后,肥西发现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自己不能接受被带有欲望地凝视。
肥西也质疑过自己是不是Les(女同性恋者)或FtM(跨性别男性),因此经历了一些精神层面的同性和异性的浪漫关系。
对方都是有一定了解基础的朋友,与肥西在兴趣爱好上比较一致,但这些浪漫关系都浅尝辄止。
回顾自己的经历,肥西发现,似乎对自己而言,无论亲密关系开始与否,往往只要对方有了超出朋友范畴的欲求时,这段关系就已经在宣告终止。
TA很想知道有没有继续保全朋友的办法。
“有些时候我甚至觉得,我答应告白是因为默认了‘不答应对方的告白就连朋友也做不成’的消极前提,而在刻意迎合对方的愿望。”
肥西对亲密关系的看法也引来过伴侣的不理解。在肥西看来,一对一的亲密关系并不是唯一选择。
肥西觉得,假如自己的伴侣有自己无法满足的需要(比如性生活或其他一些肥西不感兴趣的活动),TA完全同意对方在知情公开的情况下另找他人。
肥西曾常试着向对方表达过自己的这种意愿,但往往被指责为“对关系不负责”,似乎肥西是在怀疑对方的忠诚,而这种论调是一种考验。
肥西会享受一些单人活动,比如一个人去公园散步。除非是被别人找到,肥西完全没有主动引入他人干涉自己私人生活的愿望。
TA认为任何过密关系都是对这种个人空间的入侵。生活中社交过载的消耗,需要大量的独处来补足。
无性恋
上大学时,肥西接触到了无性恋的概念。在意识到自己是无性恋后,肥西很快接纳了这个身份,并从焦虑中解脱了出来。
肥西向父母出了柜。事实上,这更像是一次告知。
在此之前,肥西的父母就已经对肥西迟迟不开展恋情的原因有所猜测,比如肥西的母亲曾问过肥西是不是童年缺爱。
父母与肥西通过开诚布公达成了理解。尽管如此,父母始终心存一线希望,觉得这只是肥西为当下单身找的借口,只要“遇到对的人”就会迎刃而解。
“至于朋友,”肥西说,“如果他们过问,我也会坦承我的取向,毕竟还是话说开了才能免除不必要的麻烦。”
肥西觉得自己很幸运,在TA摸索自我认同的阶段里,周边的环境都非常宽松。TA觉得,事实上无性恋更加“不外现”,尤其是作为酷儿,可能在周边人看来,自己只是个穿着比较随便的单身顺直女。
毕竟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性”还不是能在公开场合广泛谈论的议题,TA也因此得以在相对严肃的职场中隐匿。
肥西通过公众号和其他性少数朋友了解到无性恋社群的存在。肥西说,这使TA“确证了自己不是异类,之后就在宽慰里躺平了”,TA也曾转发过科普文章到朋友圈。
最近,肥西进入了一段浪漫关系。TA与对方在一次公司团建中认识,分属于不同的子公司,现在也处于异地浪漫关系中。两人很聊得来,对方先明示了好感,肥西答应了。
尽管进入了一段浪漫关系,肥西对自己“无浪漫情节的无性恋者”的定位依然没有动摇。很多时候,TA与对方的话题会围绕爱和亲密关系做定义辨析,有朋友打趣两人这是“幼稚恋爱”。
在这段浪漫关系中,两人在依赖程度上存在分歧,还需要磨合。肥西有时也会弄不清,自己是否还是因为“不答应对方的告白就连朋友也做不成”的消极预设,才选择进入了这段浪漫关系。
对于对方,肥西说,“我非常感谢TA对我的包容和理解,甚至很多时候我会觉得我无法正常回馈对方爱意的行为近乎残忍,但TA还是愿意对我保留耐心”。
肥西仍坚持着完全的坦白,认为充分的沟通可以解决问题。
肥西相信自己没有浪漫情节、感受不到对方浪漫吸引的情况并不影响浪漫关系的建立,即使维系关系是出于责任感。
在之前,肥西对理想关系缺乏想象。现在,肥西觉得处于一段浪漫关系还是挺好的。
END
往期回顾
科普时间
吸引(Attraction)
指心理或感情上使人们接近(draws people together)的力量,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性吸引、浪漫吸引、审美吸引和感官吸引。
无性恋者感受不到性吸引,但是一些无性恋者会感受到其它种类的吸引。
浪漫吸引(Romantic Attraction)
指和另一个人产生浪漫关联,或者对某人产生强烈的浪漫感情的欲望(Desire)。
资料来源:无性恋能见度和教育网络(The Asexual Visibility and Education Network,AVEN)
圈内文化
国际无性恋日
每年4月6日是国际无性恋日(International Asexuality Day,IAD),其主题是倡导、庆祝、教育、团结,主要目标是认同并支持世界各地(特别是非西方、非英语国家)无性恋社群和组织的活动。
资料来源:
https://internationalasexualityday.org/en/
(该网站另有中文版)